说历史:一个大学的破教授
宁波的马家,是诗书世家,在民国的时候,赫赫有名,马二先生马幼渔,教中国文学史,一学期只讲一个庄子,庄子还只讲一个天下篇,谁也不能把他怎么样,反正,把天下篇能讲一学期的人,肚子里肯定是有货的。马四先生马衡,也是北大教授,后来还做了故宫博物院的院长,也是一个博古的人物。只是,他的太太,却是著名的宁波商人叶澄衷的小姐。民国初年,哪个不知道上海滩的叶澄衷呢,胡适先生,就是从叶澄衷办的澄衷中学毕业的。 叶家大小姐,是看不大起文人学者的,可惜她的老爹,却附庸风雅,非要强按着头,把女儿嫁给了马家人。可是,出嫁之后,叶小姐死活看不上自己的夫君,没别的,挣不到大钱。她经常对人说,我现在很少回娘家了,因为不好意思,人家问起我家那位干什么的,要是在银行那还凑合,可偏是一个大学的破教授,教我怎么说呢?
民国时候,选择职业,首选是外国人当家的海关、银行还有邮局和铁路,其次,国人大资本开的银行也凑合,做官已经不怎么香了,除非官做得比较大。即便是做了国会议员,也不怎么让人羡慕。至于大学教授,虽然看起来收入也不低,但已经是第二等级的职业了。如果是在教会大学还好,在北大这种国立大学做教授,在叶家大小姐看来,实在拿不出手。
其实,民国的时候,人们对于教书的人,还有几分尊敬,对学问,不管懂与不懂,还有点敬畏。至少,当家的军头们,对于大学教授,还相当的客气。曹锟办河北大学,到学校视察,教授们只管忙自己的,理都不理他,但他还是在发工资的时候,让自己的副官用红布托着的托盘,举过头顶送上去。张作霖这样的胡子出身的家伙,入主北京之后,虽然宣称北大的教授,不许赤化,但实际上也不敢到大学现身,该给钱,还是给钱。
但是,社会上,像叶大小姐这样的人那样,认为大学教授不及一个银行职员的,也是一个共识,连王国维这样的大学问,也是想办法让自己的儿子去海关谋生,绝不让他子承父业。
说到底,还是个待遇问题。到了后来,大学教授经常欠薪,就更不值钱了,但是,好歹那时的大学教授,奴颜婢膝的还是不多,即使是装,也得把面子撑住,因为,当朝的人,对他们还客气,没有把这些人当三孙子。大人物,都接受了曹锟的教训,轻易不会到大学去显眼。那些想拍马屁的,连个献媚的机会都没有
赞(2)
|